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其中,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爱尔兰和日本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The 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 has today decided to award the 2015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ith one half jointly to 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infections caused by roundworm parasites and the other half to Youyou Tu f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

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青蒿素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曾获得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大奖——拉斯克奖。根据凤凰网介绍,在青蒿素抗疟药研究中,屠呦呦教授的七项贡献:

1、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2、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
3、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4、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5、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
6、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
7、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77年,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研究成果斩获诸多大奖。参考文献:Tu et al., Yao Xue Xue Bao (1981) 16, 366-370 (Chinese)。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2015年,获得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诺贝尔奖。2015年,10月5日,17点30分,这将会载入史册的历史时刻。

高分子网祝贺!

本文参考凤凰网、科学网和nobelprize.org。

发布者

高分子

交流高分子材料技术,请加微信:2322739585 可以加入各种材料群